民間素有“原湯化原食”的說法。這一說法,從現代營養學來分析,亦有一定的道理。麵條、餃子和元宵等經水煮後,米粉、麵粉中的一些水溶性維生素和某些礦物質會溶解在湯裡。
有報導稱,溶解在湯裡的水溶性維生素可占原食物的50%,因而喝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麵條或餃子類米、麵食在烹調中流失的營養成分。
食物中的水溶性維生素,隨著加工、烹調很容易丟失。平時我們提倡淘米不宜用熱水,不宜過度搓洗,淘米次數也要控制在兩次以内,炒菜不宜加过多的水等原则,就是要避免水溶性维生素,特别是B族维生素的丢失。道理与原汤化原食如出一辙。
此外,原食物中有助消化的酶类也有一部分溶于汤中,这样,喝原汤不仅补充了原食物中的营养素,还有助消化。
在中医食疗中,经常把药食两用的食物拿来做汤,并强调“饮汤吃汤料”才能更好地发挥药性,也是这个道理。
其实,原汤中的营养物质甚少,甚至微量,对于补充人体的营养物质作用不是太大。而作为水分的补充,溶解食物以利消化的作用可能更大。虽然如此,但原汤化原食仍然比洋快餐中的炸鸡加可乐要健康得多。因此,我国传统的原汤化原食还是值得提倡。
不过,喝汤也要有一定的讲究。进食之前不宜过多地喝汤,适量喝些开胃即可。尤其对儿童,因其胃容量小,喝汤更要讲究,餐前只宜喝少量的汤以开胃,喝太多汤会影响主要食物和营养的摄入。餐后也不宜猛喝汤,喝太多汤会稀释胃酸和消化液,对消化不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