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湯真的可以化原食嗎?

民間素有“原湯化原食”的說法。這一說法,從現代營養學來分析,亦有一定的道理。麵條、餃子和元宵等經水煮後,米粉、麵粉中的一些水溶性維生素和某些礦物質會溶解在湯裡。

有報導稱,溶解在湯裡的水溶性維生素可占原食物的50%,因而喝湯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麵條或餃子類米、麵食在烹調中流失的營養成分。

食物中的水溶性維生素,隨著加工、烹調很容易丟失。平時我們提倡淘米不宜用熱水,不宜過度搓洗,淘米次數也要控制在兩次以內,炒菜不宜加過多的水等原則,就是要避免水溶性維生素,特別是B族維生素的丟失。道理與原湯化原食如出一轍。

此外,原食物中有助消化的?類也有一部分溶于湯中,這樣,喝原湯不僅補充了原食物中的營養素,還有助消化。

在中醫食療中,經常把藥食兩用的食物拿來做湯,並強調“飲湯吃湯料”才能更好地發揮藥性,也是這個道理。

其實,原湯中的營養物質甚少,甚至微量,對於補充人體的營養物質作用不是太大。而作為水分的補充,溶解食物以利消化的作用可能更大。雖然如此,但原湯化原食仍然比洋速食中的炸雞加可樂要健康得多。因此,我國傳統的原湯化原食還是值得提倡。

不過,喝湯也要有一定的講究。進食之前不宜過多地喝湯,適量喝些開胃即可。尤其對兒童,因其胃容量小,喝湯更要講究,餐前只宜喝少量的湯以開胃,喝太多湯會影響主要食物和營養的攝入。餐後也不宜猛喝湯,喝太多湯會稀釋胃酸和消化液,對消化不利。

更多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