潭柘寺始建于晉代,是北京地區規模最大,歷史最悠久的皇家寺院。素有“先有潭柘寺,後有幽州城”之說。因寺後有龍潭,廟前有柘樹而得名。
進入潭柘寺的山門,要經過一座看似普通但名字卻不同凡響的石拱橋──界凡橋。傳說橋的南面是凡人世間,走進山門,便是神仙境界了。過了界凡橋進入寺內,您可按中路、西路、東路的順序遊覽寺內景觀。
中路山門門額“敕建岫雲禪寺”為清康熙帝手書。天王殿前,有直径1.85米,深1.1米的炒菜用锅,直径4米,深2米的粥锅,一次煮粥能放米十石,煮16小时,粥既粘且香,这两口锅都有漏砂不漏米之说。天王殿后,便是全寺建筑之冠的大雄宝殿,上檐额“清静庄严”为康熙帝手书,下檐额“福海珠轮”是乾隆帝御笔。
西路的建筑有戒台、观音殿、公主拜砖、龙王殿等古迹。
东路是庭院式建筑,清代为行宫院。前部有延庆阁和竹地,竹地内种植有“金镶玉”和“玉镶金”等名贵翠竹;中部是财神殿,万岁宫和太后宫;后部为方丈院,院内有银杏两株,相伴而生,东为帝王树,西为配王树,树名均为乾隆所赐。关于帝王树,相传为朝代更迭的象征:每一个帝王登基,树根就生出一新枝,很快与主干合拢,而当皇帝驾崩,就有硕大的枝干掉下来,充满了神奇色彩。
寺内的紫玉兰已生长百年以上,可谓玉兰花中的花魁,每年三月,竞相开放,灿如紫霞,成为寺内的又一胜景。
如果您对佛教感兴趣,不妨于日落黄昏之时来到寺中,膜拜佛光宝刹,品味真正的禅院气氛,参透佛门玄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