比薩斜塔為什麼“斜而不倒”?

比薩斜塔,始建於1174年,歷經了176年,終於在1350年建成。比薩斜塔其實是古代教堂的鐘樓,共八層,高54.5米,全部用白色大理石砌築而成,總重量達1.42萬噸。塔體呈圓形,底層共有15根巨柱支撐,二層至七層各有石柱30根,頂層略小,有石柱12根,大鐘置於頂層。塔內有294階樓梯,可盤旋登上樓頂,遠眺比薩市全景。比薩斜塔為典型的羅馬式建築範本,塔身潔白,雕刻精美,雄偉壯觀。但塔身傾斜,令人感到有搖搖欲墜之感。

  比薩斜塔開始建造时,塔身端直,但建到第三层时结构原因发生倾斜。为什么会发生倾斜呢?原因有三:一是塔建造在古河流泥沙冲积的平原上,地质松软;二是地基处理太浅,只有3米;三是此塔全用巨石建造,本身重量太大,地基负荷超重。因此建到三层便中途停工,这一停便是94年,到了第95年才继续施工,于1350年才建成了此塔。塔建成后塔顶偏离垂直中心就达2.1米,成了斜塔。据测定从1829年至1910年,平均每年倾斜3.8毫米,经过600年的风雨沧桑,塔身倾斜度达到了5.3度,偏离中心达4.4米,岌岌可危,但经过1972年当地的地震,塔体还是倾而不倒,巍然屹立,因此斜塔更加闻名遐尔,吸引了世界各国游人来此观览。

  为了抢救斜塔,1930年曾给塔基灌浆,做加固处理,见效甚微。1965年和1973年意大利政府曾出高价1万至2.5万英镑向世界各国征集纠斜方案。1990年意大利政府为了保证游人的安全,关闭了斜塔。此后继续征集方案,最终还是由聪明的中国人的方案中标施工,采取了地基挖出100吨土等措施处理了地基,经测定塔再未倾斜,还扶正了5毫米。因此近年来斜塔又向游人开放,可登塔观光。作为中国游人来此,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。

  比萨斜塔另一个驰名的原因,就是意大利的科学家伽利略1590年在比萨斜塔上做了著名的自由落体实验。一般人认为同样两块石头落地,必然是重的先落地,实际则不然,伽利略登上斜塔塔顶,一手拿10磅的铅球,一手拿1磅的铅球,结果是以同样的速度落地,打破了人们对自由落体的偏见

因为它还没有倾斜到使它倒的程度。

滚动至顶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