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通的盆景,曾以“兩彎半”聞名全國,“兩彎半”成了通派盆景的代名詞。所謂“兩彎半”就是將主幹彎曲成“座地彎”、“第二彎”、“半彎”形成一個完美、自然、立體的曲線。彎凸處主片明顯,枝葉豐滿。周圍附片錯落有致,極強的透視感,景頂肥厚,成饅頭型,整個造型雄偉、威武,猶如一尊靜坐的雄獅,頗受廣大盆景愛好者的喜歡。一九七九年,南通市文化宮朱寶祥的一盆“兩彎半”“巍然吃立”參加全國盆展,獲最佳作品獎,並被選為《盆景藝術展覽》一書的封面,中央電視臺專程來通作了對“兩彎半”的专题报道。 “两弯半”盆景是很注重艺术性和自然生长规律的。不过在年轻的创作者中,大多数把弯做也几乎在同一平面上。这样,片上有片。下片吃不到露水。晒不到太阳而逐渐枯萎。一些外行把南通的盆景统称“两弯半”介绍给外地人,而眼前明明是标准式的大悬崖。这样就很怪一些人对传统的“两弯半”产生怀疑。 其实“两弯半”并非南通的专利,通派盆景也不是以“两弯半”见长。如皋,杨州,上海等地也不时出现“两弯半”作品。再看看南通城区的几个基地(文化宫、人民公园、花木公司)标准式的“两弯半”盆景也不超过15盆。这么一点点规格式的“两弯半”怎么可以代表七大流派之一的通派呢!通派盆景以何见长,从笔者的长期观察中,发现做弯是通派的长处。一弯、一弯半、两弯,直至蛇龙弯的罗汉松盆景随处可见。现在又流行“双干式”“丛栽式”盆景。一些杂木类树桩的造型跟长江流域的几个派别相似,有片有顶,完全以树桩的特点而定。 通派盆景的造型没有固定的样板,它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,大胆地吸收其他流派的技艺,造就出即有传统图案美又有现代自然美的佳作。能够满足多层次观众的需求,具有很强的选择性。“两弯半”盆景为通派盆景走上世界打响了第一炮。创作者不能因国内一些人对“规格式”进行猛击批判而放弃对“两弯半”的继承,但也不该死守“两弯半”而把其它流派的精华置之门外。只有这样,南通的盆景才能真正的走向世界。